企业名片

厦门鑫云飞消防器材公司

主营产品:
厦门消防器材,灭火器材,消防水带

经营模式:贸易/批发/代理

行业资讯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社区安防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升

发布时间: 2025-09-11 17:27:30

狭窄巷弄变身畅通通道,老旧小区配备智能喷淋,曾经杂乱的"蜘蛛网"电线被规整的缆线取代,厦门社区消防环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消防安全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厦门作为经济特区,近年来在社区消防环境改善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应用科技手段和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厦门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消防治理的难题,使社区消防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1,治理模式创新,多部门联动破解资金难题。
社区消防治理的首要难题是资金问题。厦门通过多部门联动和创新政策,成功破解了这一瓶颈。
2019年,湖里区一住宅小区因消防设施年久失修两次被消防救援机构处罚,但物业因缺乏资金而束手无策。针对此问题,湖里区文明办、城管办、小区办、建设局、消防大队多部门联合会商,出台了《加强住宅小区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的通知》,明确了小区动用公维金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更换维护的规则。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创造了条件。该小区通过支取公维金,解决了60余万元资金难题,顺利完成消防设施改造,"无水之困"得以改善。
湖里区消防救援大队随后通过举办现场会的方式,推广老旧小区改造经验。2021年以来,湖里区10余个老旧住宅小区动用公维金近1000余万元,用于整改维护消防设施。

2,基础设施升级,全面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厦门各区政府将老旧小区消防改造提升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财政投入,明确部门职责,使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治理驶上快车道。思明区消防救援大队推动区政府筹集9000万元资金,对涉及3519户的81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同步更新消防管网、完善消防水源。2022年,思明区预算1.5亿元,改造不少于50个老旧小区用于消防设施改造,添加灭火器材,畅通消防车道,安装智能化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海沧区政府投入800余万元,对15个小区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修复消防管网破损渗水、系统故障等问题,更换室内消火箱、水泵,更换补齐水枪、水带。同安区全面推进消防车通道标线标志施划工作,新增划消防车通道标线71处,并消防车通道畅通纳入社区警务中心视频监控范畴和巡防队巡防范围。


3,科技赋能消防,智慧系统提升防控效率
厦门消防治理中广泛应用科技手段,通过智慧系统建设大幅提升火灾防控效率。集美区叶厝社区投用了"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平台",将民房、店面新增的1184个烟感探测器全部接入平台。一旦探测器被烟雾触发,平台就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提供准确的点位信息。这个平台还接入了室外消火栓水压探测器、燃气报警器、漏电保护器、感温摄像头等多种前端探测装置,实现安全数据互联共享。侨英街道2019年投入200余万元安装580余套智慧用电和燃气泄漏报警设备,对配电系统各关键节点的电流、温度、燃气泄漏等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自平台运营以来,共接收12300多条信息,办结处置率90%以上。一家火锅店老板因燃气泄漏报警及时返回处理,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同安区对因客观条件无法进行整改的"三合一"场所,统一安装智慧烟感报警器,通过网络接入智慧消防云平台,对烟雾实时监测,将消防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4,电动自行车治理,从源头消除火灾风险
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是社区火灾的重要隐患源。厦门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悄除这一火无风险。同安区大力开展电动自行车治理,全面推进集中充电桩建设,在城中村新建25667个电动车集中充电口,清离涉及占用通道、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的电动自行车2.12万余辆次。侨英街道积极探索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新手段,投入40余万元在14家企业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并结合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在城区选取45栋居住百人以上的出租房,建设就近智能充电桩,鼓励宣传引导群众改支停放充电习惯。街道还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扩大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将75栋百人群租房、100余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接入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时时监测电动自行车充电情况。叶厝社区在城中村内设置了13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区,有效减少了违规充电现象。

5,出租房标准化管理,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出租房是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的重点对象。厦门通过标准化管理和技改措施,大幅提升出租房消防安全水平。同安区出台了《厦门市同安区出租房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明确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6项标准,让出租房管理有章可循。抽调全区微型消防站、专职消防队、小型消防站组建38支巡查队,对全区19万余栋出租房逐栋开展消防隐患"扫楼"行动。
建设出租房"保命墙"7500余栋,设置逃生窗3700个,增配灭火器27.3万具,应急照明灯11.8万盏,逃生面置25.6万个。在同安区祥平街道凤岗社区,施工人员将焊死的防盗窗开口,装上一扇可以向外开启的窗户作为逃生窗。目前社区已改造逃生窗的出租房426栋。思明区黄厝城中村通过消防技改增设了简易喷淋、联网式独立烟感、灭火器,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等防设施器材。截至2025年1月13日,累计推动消防技改1050栋。

6,微型消防站建设,打通灭火救援最后一公里
厦门大力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打通消防治理"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了消防安全防控覆盖率。同安区城中村已实现微型消防站全覆盖。这些微型消防站配备微型消防车和适应城中村特点的水带铺设车,增配消防救援人员。集美区岑西社区组建了社区微型消防站,与临近的万达广场建立区域联防,依托企业资金和装备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海沧区新垵村建成1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消防小站,增设4个微型消防站。2024年至今,该村火情下降40%以上,无人员伤亡。微型消防站在火灾扑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5分钟内就能应急响应。通过网格员和辅警等入户走访、巡逻巡查,高清视频监控实时拍摄,重点场所烟雾报警器、位置感知、智能并盖等物联感知设备实时感知,大数据汇聚共享,给城中村治理现实场景"画像"。

07治理成效显著,火灾事故大幅下降
厦门社区消防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火灾事故大幅下降,居民安全感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推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以来,厦门累计拆除违建110万平方米,规整强弱电缆线8025千米,拆改危房489栋,取缔"三合一"场所等场所1.2万余处。开辟逃生窗、打通消防通道和安装智能喷淋、烟感系统等29万处,空间焕然一新,群众安全感更强。相较于2022年,2024年厦门城中村火灾事故下降43.97%。通过整治各类风险隐患,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治理的城中村的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3.51%、10.96%。后浦社区的变化尤为明显:和电改前相比,2023年上半年,后浦社区电气线路冒烟仅有3起,而在电改前,每月电气线路起火冒烟都不少于10起。走进今天的厦门社区,主街宽阔整洁,支巷畅通无碍,道路两侧以白线明确公共空间界限,以黄线划定电动车停车区。楼房内安装着消防喷淋和烟雾报警设备,开辟了逃生窗,配置了消火栓。微型消防站遍布各个社区,配备适应狭窄巷道的新型消防设备。曾经困扰居民的"飞线充电"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规范的集中充电区。智能监控平台24小时运转,实时监测火灾隐患。
100%

这些变化彰显了厦门社区消防环境的整体改善和提升,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经验。